(一)完善产区冷藏保鲜设施网络。以重点镇和中心村为重点,支持相关单位根据需要合理建设通风库、机械冷库、气调库、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生产区冷藏保鲜设施和商业加工设施设备。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,不断提高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,满足现场储存、保鲜和后期加工的需要;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公共冷藏保鲜设施,优先支持有需要的贫困村,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。
(二)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下沉农村。鼓励和引导邮政快递、供销合作社、电子商务、商业流通等主体利用现有流通网络优势,完善和提高冷链物流设施功能和服务能力,优化现场集运、干线和服务。支线连接运输和农村快递,向农村延伸冷链物流服务网络,为上游农产品和下游生鲜消费品打造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。推动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、智能化建设,提高产地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。
(三)培育一批农产品流通主体。要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等相关政策,以冷藏保鲜设施经营主体为重点,采取课堂教学、 -现场教学、网络教学培养一批具有组织供货和后期加工能力的人才。、冷链流通等原产地供应商能力。推动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,发挥冷链设施网络和销售渠道优势,通过组织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冷链提升农产品集疏运能力、质量控制能力和商业加工能力打造一批区域流通领域公共品牌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。
(四)创新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。依托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,鼓励经营主体与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合作,共建共享、合作联营,形成配套网络,着力解决用地、物流等问题。电力、配套设施、高效运营;加强产地直达销售地建设冷链物流服务能力,提升供应链组织能力,推广产地直供、直销流通模式,助力解决农产品“卖难”问题在贫困地区;开展净菜、预制菜加工,为餐饮企业、学校等主要终端客户提供直供。提供直接配送服务。
发布时间:2024年2月21日